黨的二十大對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全面布局,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目標任務。教育評估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治理手段。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我國的教育評價體系建設高度重視,出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首次從國家的高度對高等教育評估工作作出了全局性、戰略性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十四五”期間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普通高校做好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新一輪審核評估,是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大舉措,是對中央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要求的具體落實。新一輪評估方案是一個認真總結歷次評估經驗教訓,繼承、發展和完善的方案;是一個立足新時代,促進、引領教育改革發展的方案;是一個認真開展前期試點,具有扎實實踐基礎的方案。
新一輪審核評估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從中央關心、高校關切、社會關注的立德樹人、分類辦學、教育改革、質量保障4個重大問題入手,破立并舉,以評定向,以評促強,助推高校辦學定位、育人方式、管理機制改革,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認真做好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必將在全局意義上推動高等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實現新發展。當前,在全國范圍內做好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方面。
以評估推動高校落實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近年來,高教戰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人才培養工作逐漸升溫。但從有關機構開展的“高校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專題調研看,在深層次上,一些高?!傲⒌聵淙恕钡穆鋵崣C制還存在“軟、弱、碎”等問題,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尚未真正確立,教學工作“四個投入不足”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的問題依然較嚴重。
新一輪審核評估主動對標中央要求,著眼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促進高校建立“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對評估指標體系的范圍、內涵、重心作出重大調整。由原來的“教學評估”轉變為“教育教學評估”,從以往考察教學工作、教學要素轉向考察教育教學、育人成效,推動高校從制度設計到具體實施路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強化學校頂層設計、系統設計。新一輪審核評估強調高校黨委要加強對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領導,打破以往認為人才培養僅是分管校領導和教務部門負責的慣性思維,引導高校認識到,教育教學工作應是黨委領導、校長主抓、院長落實、全員參與的全校性工作,須通過自上而下的系統設計來全面夯實人才培養根基、鞏固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
二是關注學生學習成效和教師教學效果。新一輪審核評估首次探索構建了以1份學校自評報告為主體、3份教學過程性報告和3份就業結果性報告為兩翼的“1+3+3”校內外評價體系,從招生、培養、就業等立體多維視角檢視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成效?!?+3+3”系列報告的設計,延伸、完善、豐富了評價視角,在以往只注重過程性的“干了什么”基礎上,更加強調對結果性的“做成了什么”的關注,充分挖掘教學質量監測數據平臺、就業數據平臺相關數據,并有效引入了一線教師、在校學生以及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等不同利益相關方對學校教學工作、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較為客觀地呈現學生學習體驗和教師教學效果,避免學校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情況,為評估后整改和教學建設與改革明確了方向、依據。同時,“1+3+3”系列報告翔實的數據,也為高校提供了“既立足教育看教育,又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堅實支撐,切實推動高校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從注重“教得好”轉向“學得好”“發展好”,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三是促進學校全員育人機制建立。新一輪審核評估通過設立以“立德樹人”為統領的評估指標體系,引導高校進一步系統化、體系化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主線的教育教學制度體系,推動學校凝聚、聯動和升級以往校內松散的舉措,明確校內全員育人職責,強化責任統籌、力量整合、系統推進,使“三全育人”落地生根。
以評估促進高校合理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
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在規模上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的兩次重大跨越。針對量大面廣、復雜多樣的高校辦學實際,分類發展、相互協調、有序競爭已成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然選擇。
針對高校長期以來同質化辦學的突出問題,以及分類發展、特色發展評估導向機制尚未形成的困局,新一輪審核評估首次采取柔性分類方法,為高校提供導向鮮明的“兩類四種”評估方案和若干模塊化指標。這意味著,不再使用一套指標衡量所有學校,參評學??梢赃x擇評估類型和指標模塊,鼓勵參評高校根據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校自身使命任務和發展目標,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和模塊組合,形成“一校一方案”,更好地實現分類發展、特色辦學。新一輪審核評估推出的“兩類四種”分類評估是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工作的重大突破,會有力、有效地引導學校形成各安其位、結構合理、特色彰顯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具體來講,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以適宜可選類型促高校明晰辦學定位。從前期試點高校的經驗看,高校選擇評估類型的過程,就是全校面向未來發展需求對學校辦學再思考、再定位的過程,使高校能夠更加理性地思考、明確自身的辦學定位、目標使命和發展方向。選擇第一類評估的高校,定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進一步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和第一類評估指標內涵,通過考察一流師資、一流育人平臺,以及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所必備的質量保障能力,激勵這些學校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服務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國家戰略,積極探索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選擇第二類評估的高校,辦學更加緊密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更加聚焦到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培養人才,服務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軌道上來。
二是以定制組合指標模塊引高校實現特色發展。新一輪審核評估通過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不同指標模塊,由高校進行自主選擇組合,定制形成適合本校的評估方案。不同高??梢酝ㄟ^自主選擇、組合評估指標模塊來進行“自我畫像”,用量身定制的尺子量自己,引導高校在各自領域各展所長、辦出特色和水平。從試點高???,都通過模塊指標組合勾勒出了符合自己的形象,不再是“千校一面”。
三是以多種常模數據助高校找準坐標方位。新一輪審核評估分類設置了多種常模數據供高校作對照比較,幫助學校找準與同類高校、目標學校的差距,持續改進提高。試點中我們發現,像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第一類參評高校,在分析國內目標學校常模的同時,特別關注世界一流大學的本科人才培養關鍵性指標常模數據,力求通過國內外比較,找到學校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在全球坐標中的方位優勢與落差,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參考依據。
以評估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再深化
改革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雖然我國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看,由于底子薄、歷史慣性大、社會環境復雜等原因,部分高校的教育觀念、體制機制、培養模式、內容方法等依然相對落后。我們的人才培養與當今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比,與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比,與教育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改革進程比,都有較大的差距。為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一輪審核評估著力于推動高校增強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力和活力,改變當前一些學校改革疲軟、停滯不前的狀況,鼓勵高校勇涉“深水區”、勇啃“硬骨頭”,轉變觀念、優化體系、創新模式、改革內容方式,開創教育教學改革新局面。
從指標設計和試點高校的情況看,改革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快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未來發展”切實落實在學校一切教育活動中。第二,推進新型校地校企合作,強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培養模式。進一步適應新形勢,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通過高校與地方、政府、企業等優勢力量構建發展“共同體”,通過共建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與創新型企業、現代企業深度對接,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形成多方參與的實踐教學網絡,培養學生適應未來、解決實際問題、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改革教學內容體系。特別是打破按傳統學科構建的課程體系,突出解決重大實際問題導向,突出體現現代科技進展、趨勢的知識能力導向,突出強化自主學習和綜合創新能力培養導向,整合優化課程體系。第四,搶抓機遇,推進教育數字化變革。數字化教育將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帶來全面、深刻的變革。高校要增強緊迫感,積極投身、主動適應,引導廣大教師更新觀念,積極參與,深入研究數字化教育的特點和規律,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教育數字化帶動全方位的教育教學改革。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不移地在人才培養上改革創新,努力實現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各高校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新一輪審核評估為契機,在“十四五”期間以明確的改革目標、任務和具體的措施,使教學改革向縱深推進。當然,不同高校的辦學定位不同、條件不同,改革不能“一刀切”。有些學校著力于研究型人才培養,有些學校著力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有些學校進行系統化改革,有些學校進行局部性改革。無論如何,所有學校都應積極行動,方向一致,因校制宜,分類推進,共同前進。
以評估推動高校建立現代大學質量保障體系
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現有高等教育體系中突出薄弱的部分。有關調研發現,即便是國內頂尖高校,在質量保障的辦學理念、制度體系乃至大學文化等方面,與世界高水平大學相比都有較大差距。新一輪審核評估立足于以外促內,通過外部評估,切實加強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推進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重要方面:
一是重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在大學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通過評估,進一步明確、強化高校質量保障的主體責任。在實現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每一所學校都要將其作為提高質量的重中之重抓住、抓好。二是重視體系化、制度化開展內部質量保障建設,以制度夯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通過建立和完善穩定的制度體系,從根本上解決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四個投入不足”等問題,確保學校資源持續、穩定地向人才培養、本科教育集中和傾斜。三是重視加強對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各方統籌,有效凝聚育人合力。以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串聯、整合、升級各項松散的質量保障舉措,構建起全校上下全面參與、權責清晰、銜接順暢、執行有力的育人運行機制和質量保障機制,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由點到面、由短期“應試”到常態高效的全面持久保障。四是重視“評價—反饋—改進—提升”質量閉環管理和質量文化建設。通過形成閉環管理機制,促進校院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并改進育人服務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提升治理水平;促進教師自覺實踐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育人本領;促進學生更加關注學習成效,增強學習動力,實現教學質量“自查、自糾”循環發展提高的機制,形成“自覺、自省、自律”的質量文化,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持續提供內生動力。
當前,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全面啟動,吹響了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集結號和沖鋒號。各高校應抓住機遇,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做好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做好評估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做花樣文章,更不是做虛假文章,而是一個檢驗我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才培養中心工作是否到位的過程,一個重新審視學校發展定位與經濟社會發展適應度、匹配度和貢獻度的過程,一個發現短板弱項、教育改革再出發的過程,一個全校師生凝聚共識、匯聚合力、奮進新征程的過程。
廣大高校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在新的歷史進程中擔當作為,為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建成高等教育強國、人才強國,貢獻磅礴力量。
(作者林蕙青系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總督學顧問、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范唯系教育部教育質量評估中心主任)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2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