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的發布,拉開了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序幕。2018年教育部就啟動了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研制工作,先后成立多個課題組開展審核評估背景、經驗、國際比較、方案基礎框架及實施方案研究,圍繞立德樹人、課堂革命、創新創業等中央關注、高校關心、社會關切的評估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研制后期充分征求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成員單位、教育部各司局、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上千所高校意見,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聽取各方意見,對方案修改完善。歷時3年最終形成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
一、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設計背景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發展現狀與現實需求,既是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設計的背景,也是方案設計的邏輯起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發展現狀與現實需求分析,有助于認識為何還要評估、為何還要審核評估、如何進行審核評估等問題。
1.為何還要進行評估。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有兩個推動:一個是外部推動,另一個是內部推動。外部推動的質量保障(外部質量保障)是外因,內部推動的質量保障(內部質量保障)是內因,外因只能通過內因發揮作用。世界主要國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研究表明,外部推動仍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通行做法。如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協會(ENQA)的《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ESG)包括三部分:《歐洲高等教育機構內部質量保證標準與指南》《歐洲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證與指南》和《歐洲外部質量保證機構標準與指南》。周期性評估是外部質量保障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如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QAA)開展的院校風險評估,德國經認證委員會(GAC)認證的評估機構開展的院校系統認證,法國研究與高等教育評估高級委員會(HCERES)開展的院校評估;美國聯邦教育部(USDE)和全國高等教育認證理事會(CHEA)認可的教育認證機構開展的院校認證,日本大學認證協會(JUAA)、學位授予與高等教育質量提升機構(NIAD-QE)、日本高等教育評估所(JIHEE)開展的院校認證,韓國大學認證所(KUIA)、韓國職業教育認證協會(KAVE)開展的院校認證等。
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是我國相關法律及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文件明確規定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2018修正)》第四十四條指出:“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專家或者委托第三專業機構對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效益和教育質量進行評估”。2020年2月《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繼續實施高等教育評估”。 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建立健全教育督導部門統一負責的教育評估監測機制”。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號)指出:要“建立健全以學校自我評估為基礎,以院校評估、專業認證及評估、國際評估和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常態監測為主要內容,政府、學校、專門機構和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與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相適應的教學評估制度”。
從國外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基本方式和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基本制度來看,繼續開展周期性評估是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
2.為何還要進行審核評估。進行什么樣的評估,主要取決于采用什么樣的評估模式。目前國際公認的評估模式有三種:認證模式、分等模式和審核模式。
認證模式評估通常叫認證評估(認證)或合格評估。這種評估設定“最低標準”,評估結論為“通過”和“不通過”,也可設“暫緩通過”。認證只起“準入”作用,其被視為高等教育的“守門員”。我國新建本科院校就用認證模式進行合格評估。分等模式評估通常叫水平評估。這種評估不僅關注“過不過”,還看“好不好”,具有“比較”功能。我國首輪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就采用分等模式。審核模式評估通常叫審核評估。評估主要依據學校自己設定的目標與標準,即“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評估不做總體性結論,而是給出寫實性審核報告。關注的問題是:學校目標和標準是什么,學校是如何達到目標和標準的,用什么來證明學校已達到目標標準,學校哪方面需要以及如何改進。
每種評估模式都有其特征(見表1),認證模式判斷的是與規定標準相比“差不差”和“有多差”,關注“差者”(差項)。即是為找出“差者”(差項),其基本取向是向下。這種模式能驅使“差者”(差項)達標。分等模式判斷的是與規定標準相比“好不好”和“有多好”,關注“優者”(優項),基本取向是向上,能驅使爭優。審核模式判斷“是不是”,即該說的是不是說了(目標),說了的是不是做了(做法),做了的是不是有效(效果),無效的是不是改了(改進)。關注學校自身,不能進行高校間比較,基本取向是用自己的尺寸衡量自己。這種模式能驅使學校自律。
《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育部[2011]9號文件)規定我們國家院校評估制度是合格評估基礎上的審核評估,即新建本科院校通過合格評估后再進行審核評估,是適合國情的最好選擇。我國合格評估的重點是“4321”:4促進(促進辦學經費增加、辦學條件改善、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質量提升);3基本(辦學條件基本達標、教學管理基本規范、教學質量基本保證);2突出(突出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1引導(引導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這是“底線”。在守住底線基礎上,再采用有自我約束特征的審核評估。這一選擇不僅適應上一輪審核評估,也適應新一輪審核評估。
3.如何進行審核評估。上一輪和新一輪評估都是合格評估基礎上的審核評估,那么,新一輪審核評估與上一輪審核評估關注點的區別在哪里?因為審核評估有自我約束特征,關注點的區別反映在自我約束方式與程度上,方式與程度就決定了如何進行新一輪審核評估。
審核評估自我約束的方式與程度,主要取決于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與發展水平。目前國際有兩種典型質量保障模式:一種是科層機制,一是文化機制??茖訖C制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內的,質量保障主要動力源于制度約束,保障手段主要是行政命令、制度規范和管理技術。這種機制是被動的,在“要我做”狀態下會產生消極抵制、敷衍應付和短視趨利的弊端,導致政府不相信學校、學校不相信老師、老師不相信學生的后果,被戲稱為是“貓捉老鼠”的游戲。文化機制是自下而上、由內向外的,質量保障主要動力源于靠文化自覺,保障手段主要是質量意識、質量信仰和價值追求。這種機制是主動的,在“我要做”的狀態下會形成工匠精神、自查自糾和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質量保障的發展,就是從科層機制向文化機制轉變的過程;質量保障發展水平,就是從科層機制向文化機制轉變的程度。
因此,如何進行新一輪審核評估,關鍵是要對新一輪審核評估定好位;要定好位,就要把握好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發展水平;要把握好發展水平,就要把握好質量保障模式從科層機制向文化機制轉變的程度。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發展很有借鑒意義。20世紀末,英國公共財政預算大幅削減,高校撥款受到嚴重影響,政府擔心教育質量下滑,就采用偏重于科層機制的質量模式。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QAA)對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實行分等評估,引起高等教育界強烈不滿,如《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評論,批評分等評估背離英國學術文化核心價值,認為“QAA想象出的軍事化兼科層化管理模式:老板告訴下屬做什么、怎么做,下屬被監督看是不是這么做了。這種方式作為管理一般事物的方式已過時了一個世紀。作為管理教育事業的方式,它從來就沒有什么意義。成功組織有各種形式、規模和結構,能使得大學院系正常運轉的是專業自豪感和在同行中表現出眾的愿望?!?002年英國開始改為審核評估,質量保障模式中文化機制的比重(質量保障水平)大為增加(見圖1)。
2014年英國進行了兩輪審核評估后,其質量保證水平提高幅度大,開始實行風險評估,進一步增大質量保障模式中文化機制的比重。風險評估實際給大學更大的外部約束,把風險理論引入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主要從四個方面作為風險判定依據:學術標準、學習機會質量、學習機會信息公布及學習機會提升。主要關注質量保障效果及質量保障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體現,不再關注其他輸入要素和過程要素。
我國新一輪審核評估定位在哪里,取決于對當前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水平和質量文化的判斷。如何理解質量文化?陳寶生部長“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的講話,非常精辟地描述了質量文化是什么、怎么衡量。他指出“質量提升,文化為魂。文化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力量,打造‘質量中國’,必須建立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高等教育文化。將思想、制度、行為、物態等不同層次的質量文化統一起來,營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氛圍,形成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園育人文化,把質量意識內化為深入人心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落實到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中?!?/p>
二、新一輪審核評估的主要特點
新一輪審核評估基本原則是“五個堅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推進改革、堅持分類指導、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方法創新。為了堅持這“五個堅持”,新一輪審核評估設計突出了“五個突出”:突出科學分類、突出量身定做、突出時代主題、突出質量理念和突出減負增效。
1.突出科學分類。
前已述及,怎么進行新一輪審核評估,取決于對質量保障模式和水平的定位(見圖2)。我國2003—2008年開展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偏重科層機制質量保障模式,評估指標體系關注質量保障要素,對質量保障制度和文化關注不夠,質量保障水平較低;2013—2018年開展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雖關注質量保障要素,六個審核要素中設置了“質量保障”要素,增強了對質量保障制度的關注,但對質量保障文化關注仍不夠。毋庸置疑,在外部質量保障強力推動下,尤其是經歷了水平評估和審核評估兩輪評估,我國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然而,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我國高校質量保障水平參差不齊。經歷了水平評估和審核評估的部分研究型大學,正向質量保障文化機制邁進,其余多數高校仍需要加強質量保障制度、強化質量保障過程與輸出性要素。對經歷了合格評估但沒有經歷上一輪審核評估的高校,甚至還要關注質量保障輸入性要素。
據此,新一輪審核評估采取分類方式進行評估,具體分兩類四種。第一類更偏重于文化機制,這類高校質量保障經過外部和內部推動,文化機制在質量保障模式中能起主導作用,質量保障能力和水平高。針對這類高校,設計第一種審核評估方案。第二類是在上一輪審核評估基礎上更注重質量保障的制度與文化,這類高校的質量保障模式處于科層機制向文化機制過渡階段,質量保障能力和水平較高。針對這類高校,設計三種審核評估方案。其第二種和第三種針對人才培養定位分別為應用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高校,兩種方案的質量保證水平沒有區別,只是人才培養類型定位不同。第二類高校包括一些比較特殊的高校,即通過合格評估(合格評估滿5年)但沒有經歷水平評估和上一輪審核評估的新建本科院校,這些高校的質量保障能力和水平相對較弱,質量保障的要素甚至輸入性要素仍然需要強調和關注。針對這些高校,設計第四種審核評估方案。新一輪審核評估兩類四種方案設計,主要依據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和發展水平,是為適應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多樣化、教育質量多元化及質量評估多元化的現實需要。
首輪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一把尺子量大家”,上一輪審核評估是“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新一輪審核評估仍是“自己的尺子量自己”,二者區別在于“量”。上一輪審核評估“量什么、怎么量”是統一的,新一輪社會化評估通過分類(兩類四種方案)使其成為可選的,基本可“量身定做”,這一點凸顯了新一輪審核評估的特點。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做到了“自主套餐+自主配餐”?!白灾魈撞汀笔歉咝?稍趦深愃姆N方案中選取一種方案進行評估,“類”跟“種”都可選擇。一旦選擇“套餐”,還可“自主配餐”,即每種評估方案的評估指標還可再選。兩類四種評估方案指標體系設計了三種選擇方式:一是統一必選,即四種“套餐”不管選擇哪一種都必須選;二是種類必選,即選定四種“套餐”中的某一種后必須選;三是特色可選,即根據高校自身辦學特色可選也可不選。如第一類29個定量指標中,有19個必選、10個可選;第二類53個定量指標中,有32個必選、21個可選。換句話說,自主選擇某“套餐”后,不是說指標體系就固定了,每一“套餐”指標體系還可根據自身特色選擇。通過“自主套餐+自主配餐”,達到“量身定做”、做到“一校一案”,鼓勵每一類每一種都突出高校自身特色。
2.突出時代主題。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充分反映時代主題。首先,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這些新要求體現于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系列講話精神,如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發表的“5.2講話”中“四個主要內容”:一個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個重要標準—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師德師風是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三項基礎工作—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四項具體要求—青年學子要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完全體現了“四個主要內容”。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發表的“9.10講話”中“9個堅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6個下功夫”: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完全體現了“9個堅持”和“6個下功夫”。
其次,反映了教育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及黨中央、國務院新時代高等教育新要求的重大舉措。如2019年2月《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新時代高教40條”);2019年9月《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22條”);陳寶生部長2018年6月21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2019年4月29日“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上的講話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質量革命”,助力打造“質量中國”。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完全體現了這些重大舉措和具體要求,特別關注六卓越一拔尖,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創新創業教育,一流專業雙萬計劃,一流課程雙萬計劃,慕課,智慧課堂,課堂革命,現代教育技術,互聯網+,等等。
3.突出質量保障理念。質量保障三大理念為: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以先進質量保障理念促進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是新一輪審核評估的重心,主要體現于指標體系設計。
堅持學生中心理念,促質量主體功能改革。指標體系設計體現在:①改革體制機制,強化學校質量主體功能。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二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著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堅持“以本為本”,強化本科教學的中心地位;四是改革育人機制,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②改革教學模式,強化教師和學生的質量主體功能。一是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二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帶動教育現代化。
堅持產出導向理念,促質量要素配置改革。指標體系設計體現在:①改革過程性要素配置,以卓越教育教學過程產出卓越質量。一是積極響應時代要求,大力推進卓越人才培養計劃;二是大力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②改革資源性要素配置,以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支撐卓越教育教學過程。一是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學能力強、肯投入的師資隊伍,當好學生的引路人;二是建設豐富多彩的現代化高水平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水平。
堅持持續改進理念,促質量保障方式改革。指標體系設計體現在:①樹立先進的質量保障理念,為質量保障工作提供有效指導;②完善質量標準,發揮標準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③健全質量保障機制,增強質量保障效果;④營造濃郁質量文化,提升質量保障水平。
4.突出減負增效。
針對上一輪審核評估中評估專家與學校負擔相對偏重的問題,新一輪審核評估設計堅持優化評估程序和方法,切實減輕評估負擔,增強評估效能。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增設線上評估,線上線下結合。線上“審”,不限時間空間;線下“核”,專家帶著問題進校;線下“感”,潛性證據發掘;線上“知”,顯性價值判斷。二是精簡入校評估專家人數、天數、環節,減免已通過教育部認證或評估并在有效期內的專業或課程,讓評估負擔“減下來”。如入??疾鞎r間最少減至2天(上一輪審核評估是4天)、入??疾鞂<易钌倏蓽p至5人(上一輪審核評估是7人以上)。
三、新一輪審核評估實施要點
實施要點包括審核評估的類型、指標、管理、程序。
1.審核評估類型。
分類是新一輪審核評估的特點之一。評估方案設計時,按“套餐+配餐”思想,設置了兩類四種方案。接受評估的高校如何選擇“類”和“種”?
第一類(第一種)主要針對質保能力與綜合改革進行審核評估,重點考察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運行有效度及持續改進質量的能力和信心,引導學校提升內部質量治理能力和質量文化建設。適合于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標、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臺,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校。
第二類仍需對影響教育教學及其質量保障的關鍵要素進行重點關注,引導高校進一步增強質量保障意識,建立質量保障長效機制,提高質量保障體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第二種適合于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人才培養定位以學術型為主的高校;第三種適合于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人才培養定位以應用型為主的高校;第四種適合于已通過合格評估五年以上,沒有參加上一輪審核評估,本科辦學歷史較短的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要強調的是,分類評估絕不是給學校分類,分類是為了評估,不是給學校貼牌子。就像火車票分為一等座、二等座、三等座,買了一等座的票,絕不是說就是一等人。高校分類是世界性難題,制定學校分類的標準和方案比制定審核評估方案更難。
2.審核評估的指標。
指標體系設計充分體現“兩類四種”特征,有區分度和引導性。第一類評估指標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黨的領導、質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其中“黨的領導”和“教育教學綜合改革”下未設二級指標?!百|量保障能力”有5個二級指標:質保理念、質量標準、質保機制、質量文化、質保效果?!敖逃虒W水平”有6個二級指標:思政教育、本科地位、師資隊伍、卓越教學、學生發展與支持、就業與創新創業教育(見圖3)。
第二類評估指標體系包括7個一級指標,27個二級指標(見圖4)。二級指標中標記為灰底黑字的是統一必選指標,即第二種、第三種和第四種都必需選的指標;灰底白字的是種類必選指標,即按選定的第二種、第三種或第四種從中必需選擇相應的指標;黑底白字帶“K”字頭的是特色可選指標,無論選中哪種都可選或不選;白底黑字帶“X”字頭的是第四種必選指標。對第二類指標體系,可選二級指標占比達41%,充分體現了“自主套餐+自主配餐”分類理念。
3.審核評估的管理。
按管辦評分離原則,新一輪審核評估仍實行“二級管理二級負責”的操作模式。教育部負責制定政策和方案,委托教育部評估中心組織實施中央部委高校的評估及地方高校第一類評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本地區審核評估實施方案總體規劃,報教育部備案,組織所屬高校進行第二類評估,推薦參加第一類評估高校。省級行政部門可結合本地區實際與特色,對教育部制訂的審核評估方案進行調整補充。但調整補充只能做加法,不能做減法,即無論是評估要求還是指標體系,都不能低于教育部的審核評估方案。
教育部評估中心負責制定專家管理辦法,建設全國統一、開放共享的專家庫,建立專家組織推薦、專業培訓、持證入庫、隨機遴選、異地選派及淘汰退出機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委托專門評估機構,組織實施地方高校第二類評估。研制評估方案的同時,也研制四類配套文件,包括解讀文件、工作文件、工具文件、培訓文件等共28種。四類28種配套文件,對新一輪審核評估的重要環節做了相應說明與規定,如對評估機構資質做了相應要求與規范。
4.審核評估的程序。
審核評估程序包括評估申請、學校自評、專家評審、反饋結論、限期整改和督導復查。與上一輪審核評估相比,強化了評估整改與督查。
第一,申請評估。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中央部委高校(包括省部共建高校)需要向教育部申請,地方高校需要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申請。地方高校申請參加第一類審核評估的,要通過省級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推薦。教育部由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第一類參評高校。為做好申請工作,研制了兩類四種審核評估申請報告撰寫格式,明確了相應申請條件,參評高校需按要求說明申請理由。高校提交評估申請報告的同時,還要提交上一輪審核評估整改報告,作為受理和判斷參加哪種評估的依據。
第二,學校自評。參評學校需于自評前參加國家或省級評估機構組織的評估培訓,依據所批準選用的審核評估方案,結合本校辦學實際,認真開展自評自建。為做好自評工作,研制了《新一輪審核評估高校自評工作指南》及兩類四種審核評估自評報告撰寫大綱。自評工作指南對學校自評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給出了工作流程、工作內容及實施要點。學校按要求填報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評報告》并上報,同時提交近三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第三,專家評審。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遴選15~21名專家進行線上評估(外省專家不少于三分之二),在全面考察基礎上提出需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問題。線上評估方式包括:線上審閱自評材料、調閱教學檔案、訪談等,由專家組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評估工作需要確定。通過線上評估,專家組成員形成個人線上評估意見,超過三分之二的線上評估專家不同意參評學校入校評估,本次審核評估將被終止,學校需重新申請。專家組組長根據線上評估情況,確定5~9位入校評估專家,在2~4天內重點考查存疑問題。入校評估重點是核查人才培養關鍵指標和關鍵環節、求證存疑問題、印證整體情況等。專家組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總體情況,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含問題清單)。為做好專家評審工作,研制了《專家線上評估/入校評估指南》《審核評估報告撰寫大綱》《狀態數據分析報告》《就業情況分析報告》等,簡化了線上/入校專家評價工具用表,減輕專家負擔。同時,對專家評審工作質量制定了評價標準。
第四,反饋結論。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別負責審議《審核評估報告》,通過后作為評估結論反饋高校,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對突破辦學規范和辦學條件底線等問題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約談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和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等問責措施。與上一輪審核評估不同的是,教育部每年在完成新一輪審核評估高校中征集本科教學示范案例進行經驗推廣。為做好這一工作,研制了示范案例撰寫格式。
第五,限期整改。整改是審核評估的價值所在,審核評估不只是為了發現問題,更是為了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達到持續改進質量的目的。高校應在評估結論反饋一個月內制定并提交整改方案,兩年內完成整改報告。評估整改應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問題原因,排查薄弱環節,提出解決舉措,加強制度建設;要建立整改工作臺賬,實行督查督辦和問責制度,持續追蹤整改進展,確保整改取得實效。為做好整改工作,研制了高校整改方案制定要求以及整改工作報告的撰寫模板。
第六,督導復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學校整改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包括督促學校按時提交《整改方案》等材料,組織專家對學校制定的《整改方案》《中期自查報告》和《整改工作總結報告》進行評審,確定中期檢查結果和評估整改結論。整改效果可作為政策制定、資源配置、招生指標、專業設置等的重要參考。對問題比較嚴重的學校組織專家進校督導復查,對評估整改落實不力、關鍵辦學指標評估下滑的高校,將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和公開曝光等問責措施。
(作者簡介:李志義,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21-03-20